-
因有感於當代喪禮的亂象,本書回歸喪禮處理之本源,從儒家喪禮的思想進行探討,以提出合乎時代需求的調整之道。為了忠實掌握傳統喪禮的真義,本研究探討的對象與範圍,包含人類原始社會喪禮行為的源起動機,文獻可追溯之《周禮》、《儀禮》、《禮記》的相關內容,以及儀式背後所蘊含的先秦儒家之生死預設與禮治思想。
-
研究方法從考古資料、三禮與儒家相關文獻中著手,統整儒家喪禮的思想。研究過程中除了掌握文獻原意之外,也深入探討其中所蘊藏的內涵、意義與實質上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並且就如何回應現代喪禮問題進行分析。
-
本書兼顧學術研究與專業實務兩個面向,章節從喪禮的起源出發,再探討喪禮要處理的問題,後續釐清儒家喪禮生死觀的問題,之後再探討儒家喪禮的構成原則,接續論述儒家喪禮的內容,最後就儒家喪禮當代的挑戰進行回應。
作者:李慧仁
規格:2017. 12. 20/232頁/ISBN:9789869557979
定價:非賣品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喪禮為誰而辦? 二、宗教與禮俗的衝突 三、現代人對喪禮的認知問題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論述程序 第二章 喪禮的起源 第一節 喪禮的出現 第二節 宗教的解釋 第三節 道德的解釋 第三章 喪禮的問題意識 第一節 生命傳承的問題 一、死後生命存在的困擾 二、生命傳承的實現條件 第二節 宗法制度的提出 一、以血緣關係做為傳承的依據 二、以嫡長子傳承形成宗法制度 第三節 道德的反省 一、生命傳承依賴自然情感之發用 二、先秦儒家的道德覺醒 第四章 儒家喪禮的生死觀 第一節 孔子的生死觀 一、孔子肯定禮之規範的重要性 二、以孝道啟發安頓生死之禮 三、人心之自覺能超越生死 第二節 孟子的生死觀 一、從養生送死到盡心的提出 二、從盡心到孝道的實踐 三、從盡心的實踐到生死的超越 第三節 荀子的生死觀 一、以禮對治解決人性之惡 二、依聖王制定之禮治生死 第五章 儒家喪禮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 孝道原則 一、父子相續的血緣傳承 二、以孝順來鞏固父子傳承 三、生死一如的保全與不違 第二節 傳承原則 一、確立家族的主權 二、財物的傳承 三、精神的傳承 四、規矩的傳承 第三節 光宗耀祖原則 一、以道德的實踐確保家族永續發展 二、對於財務正確的觀念與判斷 三、以提升道德做為家族發展目標 四、規範引導子孫發展完美行為 第六章 儒家喪禮的內容 第一節 臨終與初終 一、搬舖面對死亡 二、交代遺言完成傳承任務 三、行復禮以盡子女之孝心 四、哭踊有節不以死傷生 第二節 歛與殯 一、沐浴淨身實踐精神傳承 二、分手尾錢引導子孫守住家族 三、以壽衣形式肯定亡者成就 四、以守靈帶領家屬調適悲傷 五、以封釘象徵家族生命傳承不息 六、以家奠重新連繫家族成員關係與情感 七、以公奠傳遞光宗耀祖原則 第三節 葬與祭 一、點主銜接生亡以傳承 二、返主安奉魂以有所歸 三、亡者經合爐成為祖先 四、子孫祭祀而家族永續 第七章 儒家喪禮的當代挑戰與回應 第一節 時代變遷的挑戰 一、放棄還是改變? 二、破除迷信的調整 三、依真實情感進行調整 四、簡化帶來的衝擊 第二節 形式主義的危機 一、簡化導致喪禮無存在的必要 二、喪禮必須因應個別化的需求 三、關注喪禮對應問題的質變 第三節 如何回應的建議 一、聚焦回應於需要解決問題者 二、掌握所需傳承的根本內涵 三、兼顧時代與個人需求的調整 第八章 結論 第一節 總結 第二節 反省 第三節 建議 參考文獻
|